《清末明光十六景》第二景《池水波声》

《清末明光十六景》第二景《池水波声》

2018-09-10    03'45''

主播: 🌾🌾快乐如风🌾🌾

343 0

介绍:
《清末明光十六景》第二景:池水波声 作者:武佩河 朗诵:孔 慧 一渠北去浪争淘,饱趁蒲帆泛碧涛。无限兴亡无限恨,潮平月出两山高。 皖东有一条古老的小河,它发源于凤阳山南麓,大顶山的双龙泉和东架山脚下的喷石泉为其东、西两个源头。碧水始为西北、东南,后转向西南、东北。它是淮河流域八大支流之一,她的名字叫“池河”。 池河经定远、凤阳、明光,在明光注入女山湖,最后入淮河。她滋润着两岸近三千平方公里的沃土,孕育了两岸约160公里境内的数十万皖东儿女。 池河自源头始,一路奔流。沿途又有数十条小支流入干,自上而下或河床浅窄,落差较大,水流喘急;或河道渐宽,水量增多,水势渐缓。河道蜿蜒曲折,河岸多处陡若悬崖。进入明光域后河道渐开阔,每年有数月可行舟船。 在这里,每年梅雨季节淮白鱼逆水而上,游入池河明光东西山一带产卵。此时的淮白鱼,鱼肉似豆腐一样细腻,汁水如鲜奶一样洁白浓稠,食之鲜嫩,香味扑鼻,回味无穷。淮南王刘安为其取名“梅白鱼”。随着喜食者越来越多,“梅白鱼”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后逐渐作珍馐献给皇帝膳用,所以也称“梅白贡鱼”。多少皇帝禁不住梅白鱼美味的诱惑,下诏上贡,也有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下诏:不欲以口腹劳人,免进梅白鱼。 池水见证着历史,诉说着兴衰。池水养育着两岸人民,有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灾难。那可是“无限兴亡无限恨,潮平月出两山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