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3 罗素/幸福之路4 论烦闷与兴奋

073 罗素/幸福之路4 论烦闷与兴奋

2016-07-06    21'16''

主播: 千秋的布丁酱

696 40

介绍:
烦闷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。 烦闷的本质之一,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的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反差,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。从本质上讲,烦闷是一种希望发生点儿事的固执愿望。这种事不一定非得是好事,只要是能让烦闷的人知道这天和那天不同的事就行。总而言之,烦闷的对立面不是愉快,而是兴奋。 我们比祖先的烦闷少,但却比他们更怕烦闷。 清晨相应地要烦闷些,因为昨晚很开心。 对于伦理学家来说,烦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,因为人类所犯的至少一半的罪行都是由害怕烦闷引起的。 习惯于太多兴奋的人就像一个对胡椒面的喜好近乎病态的人。太多的兴奋不仅会损害健康,还会让人对各种快乐滋味不敏感,以至于用挠痒代替机体的完全满足,用小聪明代替大智慧,用惊诧代替美。 要想生活快乐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烦闷耐受力。 所有伟大的著作都有乏味的部分,所有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聊的时候。一本从头到尾都是熠熠生辉的小说绝对不是一本伟大的书。生活平静是伟人的特质。 除了极少数重要时刻,对于孩子来说,能过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是很重要的。兴奋时的身体是在被动的反应,与人的本能反应截然相反。孩子就像幼苗一样,只有总是在原地生长、不被打扰才能很好地成长。 对于年轻人来说,太多的旅行、太多的各种印象是不好的。这会让他们长大以后不能忍受可以为他们带来成功的单调生活。我并不是说单调生活本身就有价值,而是只有一定程度的单调才有可能得到某种美好的东西。 一个有着严肃且富有建设性目标的男孩子或男青年,如果他觉得有必要,就会心甘情愿地忍受非常烦闷的生活。而如果他过着懒散、放荡的生活,就不容易从心底里生出富有建设性的目标,因为他的思想总是被引到下一次的快乐,而不是遥远的成就。 我见过一个两岁大的、一直被养在伦敦的男孩儿第一次被带到绿色的乡间走路的样子。时值冬日,一切都是潮湿而泥泞的,在成人眼里,那儿没什么让他们高兴的东西。可在这个男孩儿眼里,那儿却能让他心醉神迷。他跪在湿地上,把脸埋在草里,发出听不太懂的欢乐的叫声。他所体验的那种快乐是原始的、单纯的、也是巨大的。 现代都市人所遭受的某些特殊形式的烦闷与脱离自然生活很有关系。这会让生活躁动、枯燥、充满渴望,就像在沙漠中旅行。 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一种平静的生活,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常驻在平静的环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