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绍:
《内经》认为,人有喜怒悲思恐五志,也就是五种情绪,这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之一。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是心主喜、肝主怒、肺主悲、肾主恐、脾主思。五志与五脏,情绪与脏器,相互影响,相互关联。就是如果你过度思虑的话。你就会伤脾。过度思虑,如果你伤了脾胃的话,那也会吃不下饭。这个饮食会慢慢地减少。然后这样会像什么,就是中国古代的那些秀才们,大家看秀才有一个什么相呢?说好了叫玉树临风,说不好就是瘦骨嶙嶙,因为人老考不上,老得在那学,老学老学,思伤脾。所以脾气弱的话,如果思伤脾,造成脾气弱,会越来越瘦。还有一种,叫做中医里叫做,诸湿肿满皆属于脾。就是什么呢,特胖,这种胖是什么呢,虚胖。虚胖然后呢,浑身老是虚胖,甚至呢,一掐一个坑,就是那样子。那么这也是属于脾的问题。也是属于脾的问题啊。那么这是什么啊,脾的运化功能太差了。它把湿邪带不出去。把人体里的那种湿的,那种湿气他不能够运化出去,这叫脾阳虚,就带不出去。所以就会形成这个现象,就是虚胖。所以脾病同时,要么瘦,要么胖。还有呢,就是如果像后者,诸湿肿满还有一个相就是老爱流口水,所以脾的液体为什么?为涎,就是口水。那么在生活当中,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啊,他那个睡觉,不是晚上老流口水,我告诉,这种人基本上很懒。就是他身体里的丫环不爱干活,他自己也不爱干活。就是流口水的人,都偏懒。这只是从身体上讲,当然不见得懒人都流口水,这个大家要弄清楚。流口水的人是脾虚的外现。小孩子后天脾胃虚,所以爱流口水。这也是小孩子爱吃甜食的原因。因为甜类,甘类是益脾的。因为他脾虚所以他爱吃甜的。与脾相关有个成语叫做囫囵吞枣,为什么枣要囫囵往下吞呢? 为什么囫囵吞枣,因为枣是属于益脾胃的。记住啊,枣是非常地补脾的。但是吃枣就蛮讲究,吃枣如果你是老是用牙去咬的话,那就会伤到牙齿。 五行中土克水,脾土会克制肾水,肾主骨,牙齿为肾之华。 所以中国古代讲要怎么办呢?吃枣。又不伤牙齿,又补了脾胃,只好用一个办法,囫囵吞枣。这样就,但是呢,别在生活中去真的去吞啊,把它切成小快去慢慢吞,就是别用那个牙槽去咀嚼它,所以这是脾的问题。城市有几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,所以我们人体有一个体力劳动是越来越少。那么就是说我不锻炼,就是说我会不会耗散元气呢?就是说我没动啊,我也不应该耗散元气啊?我告诉你,不锻炼,体力劳动过少也会消耗元气?靠什么方式消耗呢? 生命体的运动消耗元气,为什么不运动也要消耗元气呢? 一方面我们体力劳动特别少,另一方面我们饮食当中营养越来越高,营养越高,就造成我们人体很难以消化吸收。其实我们现代人真的不需要补,而需要什么呀?真的需要吃点五谷杂粮。这里涉及到一个消化能力。如果你营养越来越多,这样营养过剩的话,这样就会造成血液粘稠也就是高血脂,高血脂的问题。血液太粘稠。那么在血脂过粘稠的情况下,中医把粘稠的这种方式就叫做湿邪,他输送不掉啊,所以他就有一个湿邪。那么人体他有自保功能,就是要联起来破这个粘稠,所以这也就说,如果你没有体力劳动,照样会损害元气,也会在这去暗暗地去耗这个元气。所以呢,在生活当中,一定要记住,就像脾一样去学什么?就是常小劳。经常地,小小的劳动着。而原则是什么,出微汗。记住这句话,常小劳,出微汗。不能出大汗,因为我们说,汗为心液。常小劳,出微汗。
上一期: 鼎有实;我仇有疾
下一期: 鼎黄耳金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