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华夏风情】陈亮

【华夏风情】陈亮

2015-11-18    09'30''

主播: 中国石油大学广播电台

63 2

介绍:
陈亮,字同甫,号龙川先生。其祖父陈益,性格任情使气、豪放不羁。尝事科举,从未得中;后又习武,欲以武事自奋,亦未能如愿。于是心灰意冷,“自放于杯酒之间,酒酣歌呼。遇客,不问其谁氏,必尽醉乃止”。陈益一家境况艰难,及其孙出世,“生而目光有芒”,陈益对其期许甚大。其于梦中见一状元,名曰童汝能。陈益认定梦中状元便为其孙,便为其取名“汝能”。而此陈汝能,便为后来之陈亮。后陈亮果成状元,却是耗去整整五十年光阴,其间曲折,未曾为其祖父所梦。 陈亮幼时,常与祖父一起读书嬉戏,承其祖父粗率豪放、落拓不羁之性。稍长,入龙窟山读书。其所受启蒙并未遵循科举套路,遂于山中孜孜阅读历代史策,而非儒家经典。其勤于读书,亦有不少“猖狂妄行”,以至为乡人所侧目指责。然其天赋资禀,终使其为他人赏识。先是其祖父陈益“冀其必有立于斯世,而谓其必能魁多士也”。后陈亮就读于义乌何子刚馆舍,何子刚亦对其很是赏识,劝勉有佳,常设酒招待。陈亮亦于此时开始“学为语言,以求自见于世”,并广泛涉猎古今文章。未满二十岁,便针对当时之世,参稽史策,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,著为《酌古论》。其文洋洋洒洒,初显陈亮超迈之才气、英伟之识见。 《酌古论》使得陈亮声名渐响,后被周葵请为上宾。陈亮遂客居临安三年,于此期间开始研读理学,并得以结交朝士而尽其议论,名声更隆。后周葵罢参知政事,陈亮亦因婚事为父母召回。陈亮婚后不久,其母黄氏去世,陈亮因贫困无力举行丧礼而将灵柩搁置一旁,后其祖父母亦亡故,其父被囚狱中。陈亮为父奔波,家中则陈放三具灵柩,其中惨象,令人掩面。 然困顿之家境并未夺陈亮报国之志。在会试失利后,其奏《中兴五论》,言除积弊、济艰难、复中原之法。《中兴五论》虽被奏入而不报,并未被孝宗所见,自是无所回应。陈亮面对连连挫折,虽未尝消泯用世以展大猷(由)之雄心,亦是为现实之状感到疲累。有归隐田园之心。而就在陈亮困顿郁郁几年间,理学已成读书人无不知晓之“显学”。对于道德性命之学的日益滋盛,陈亮颇有不满之意。后为宣扬己学,陈亮开始聚徒讲学。其家境亦因此而摆脱困顿,得将三具灵柩葬下。胸中久积之块垒终得消去,陈亮不禁为此欣慰非常。 虽身处乡野而心怀天下。现实种种疲敝之态令陈亮痛心,使其再对孝宗两次上书言事。孝宗终被打动,欲官之,陈亮笑曰“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,宁用以博一官乎”,亟渡江而归。此次“亟渡江而归”之举固然潇洒,而其内心其实亦是有着巨大痛苦。当是时,陈亮所受人非议甚多,或劝其顾其行藏以免猜忌。然陈亮道,“此心之皓然固自知矣”。不为人理解之痛,上社稷之策而未有效果之痛令陈亮悲愤非常。然其有着对己皓然之心的自信,再加以好友吕祖谦一再安慰与开导,终使其渐趋平静,“遂与田里相忘矣”。 陈亮尝两次系于狱中。第一次受人诬陷,罪名除药人以外,又加“为道学”、“受贿赂”等。第二次又以“主使杀人”之名锒铛入狱。数年以无辜之身而两下大狱,虽公道终未沉埋,却毕竟为人间羞耻。此使得其大感世态炎凉,却终不甘心就此终了残年。虽已到“知天命”之年,仍决心再进科场。此时光宗立,亲将陈亮之文擢为进士第一名。并在得知第一名为陈亮后,光宗不受外界恶意中伤,反而大喜道:“朕擢果不缪”。状元及第使陈亮颇感振奋,其希冀毕生所学能展其大用,复仇之志向指日可待,遂诗言“复仇自是平生志,勿谓儒臣鬓发苍”。然其终究老矣,数十年忧患困折,已使其“精泽内耗,形体外离”。陈亮还未及赴任,即已为病患所缠,终于一病不起竟至去世,终年五十二岁。 推倒一世之智勇,开拓万古之心胸。龙川先生陈同甫,其一生行历坎坷,命途可谓多舛;然其气魄豪迈,不堕高远之志。敬之,敬之。